close

(一)能力提升班的開始:
9月底,二年級學年開會的時候,學年主任說到要開補救教學的事情,
說這一向都是由實習老師來指導,時間通常都是在10月初開始進行,科目
是數學,由於二年級的實習老師就是我和另一位同事,因此就由我和另一位
實習同事一起擔任補救的老師的工作。

(二)開設能力提升班的意義及其功能:
能力提升班,也就是所謂的補救教學,從一到六年級均有開設。一年級的能
力提升班是針對注音符號的拼讀能力不好的學生進行補救,二到六年級的則是針對數學方面能力弱的學生進行補救及加強。
二年級的能力提升班主要是讓數學方面能力不好的學生有機會重新理解二年級各單元的重點,除了二年級的課程以外,也補足一年級的數學課程的重點內容以加強他們的能力不足的部份。

(三)教學人員及協助人員:
Ⅰ.教學人員:我和另一位也在二年級實習的同事。
Ⅱ.協助人員:有許多的二年級的家長都很願意加入能力提升班的行列,幫
助我們在旁協助並指導學生,且觀察學生的狀況。固定有5個家長過來幫忙,家長們將學生們分組,每一組有2個學生,只有一組會有3個學生,每一組分配一位家長,以後就固定由這一位家長帶這一組的學生。老師在台上教學之時,若是有的學生趕不上進度或是聽不懂剛剛所講的觀念的時候,家長可以從旁指導學生使他們理解內容和概念,而老師也不用擔心哪一位學生不懂而要停下來等他或是再講一遍概念而耽誤到其他學生的時間。家長同時兼任觀察的工作,她們觀察自己帶的學生的程度並且了解學生們的需要,並且知道學生在哪些概念上需要一再的加強或是練習,同時讓他們紀錄學生的程度及有哪些數學的觀念需要再補足的。家長們的幫忙使我們不用在台上教學的時候,還要一邊分心觀察每一位學生的狀況,真的幫了我們很大的忙。

(四)課堂規則的訂定:
Ⅰ.7:50~8:00之間到教室的學生,可以蓋一個章。
Ⅱ.文具全部帶完整,可以蓋一個章。
Ⅲ.若是前一次有交代作業,下一次上課前檢查,沒寫或沒帶的都扣一個章。
Ⅳ.上課有舉手發言或是有上台的學生,發言一次蓋一個章。
Ⅴ.集滿10個章,可以換一個小禮物。

(五)學生的挑選:
依照學生一年級下學期時所用的數學課本的內容製作一張前測的考卷,訂定
一個日期把各班老師推派的學生集合至教師準備室,利用早自習40分鐘給學生測驗,並且觀察他們的考試的情形。最後依據他們的分數,從分數考最低的學生開始錄取,總共選入11個學生。

(六)教學的日期:
一個禮拜上兩次課:禮拜一和禮拜五的早自習,每次40分鐘,由我和另一
位實習生輪流上課。從10月3日開始一直到1月7日結束。

(七)教學歷程:
Ⅰ.剛開始:
1.一開始的摸索:
剛開始時候不知道該怎麼下手,所以請教了輔導主任和指導老師,輔
導主任和指導老師均建議先從二年級的部份開始下手。由於才剛開始二
年級的課程,因此建議我們先出二年級第一單元的題目給他們寫,看看
哪些題目是他們比較不會的再去解釋及教學,於是我和另一位實習老師
決定先由她出的考卷,檢討完後再換我出考卷。於是我選擇「第一單元:
數到200」來出考卷,出了一份考卷,裡面有4張A4的題目,讓他們禮
拜五的時後帶回家寫,禮拜一再檢討。但是禮拜一上課前檢查的時候,
發現有約一半以上的學生寫不完,只有一些學生寫完考卷,而且我在檢
討考卷的時候,發現有許多學生似乎都不懂我在說什麼,因此課後我檢
討了我自己的教學方式。
2.檢討剛開始的教學情況:
(1)設計考卷:
我選擇「第一單元:數到200」來出考卷,由於我第一次出考卷,因
此有許多該注意的地方沒有考慮到:
a. 國字旁邊需要有注音:
二年級的學生還沒有辦法獨立的看完沒有注音的文章和句子,很多字都還沒有學過,還是要寫注音,因此不論是課本、習作、評量及考卷的題目都需要注音的輔助才行,否則他們看的速度會變的比較慢,還會遇到許多不會的字,所以都要附上注音。
b. 題目的字體要放大:
字體太小,他們閱讀的速度就會變慢,需要花多一點的時間才能閱讀完題目,因此自己上應該要放大一點。
c. 題目間距:
每個題目的間距太小的話,整體看起來題目又多又繁雜,學生會看的很吃力,因此間距要大一點。
d. 題目的數量:
題目的數量大概是10題左右,因為他們的程度不如一般的學生,是能力比較不好的學生,因此上課的時候沒辦法上太多的題目。
e. 題目的種類:
每個單元的重點題目要挑出來讓他們練習以加強他們的數學概
念,他們已經會的題型就不用再多做練習了。
f. 圖形配置:
我有設計一種題目:一包袋子裡有5顆糖果,請問5包袋子裡總共有幾顆糖果?旁邊附上了一包袋子裡有五顆糖果的圖形,但是沒有附上五包糖果的圖形,這樣學生沒有辦法獨立把這個題目算完,因為他們的能力還沒有到這裡,因此他們不知道該怎麼把這個答案算出來而使他們感到困擾。
g. 學生的程度:
因為我沒有考慮到學生的程度並不是像普通的學生一樣,他們的
程度是比較低的,不適宜一下子寫太多的題目,還設計了一份考卷,
裡面有4張滿滿的題目要他們在週末的時候寫完,導致許多學生寫
不完或是不知道要怎麼寫這份考卷。

(2)教學方法:
a. 挑選題目:
我應該挑選裡面比較重要的題型來解釋其數學概念而不是每一題都要講解,如此一來,學生既可以建立重要的數學概念,老師也不用花太多的時間在許多相同的題型上,省時又可以達到效果。
b.學生的程度:
因為我沒有考慮到學生的程度並不是像普通的學生一樣,他們的
程度是比較低的,因此當一下子討論這麼多的題目的時候,他們沒
有辦法馬上的吸收所有的觀念,反而會全部都攪和在一起,什麼都
沒有學到。
c.實務操作或圖形配合:
碰到某些題型時,例如:「一包袋子裡有5顆糖果,請問5包袋
子裡總共有幾顆糖果?」的題目時,我應該要拿出實際的物品出來
讓學生看,或是利用圖形配合題目,使學生可以慢慢的算出來,多
練習幾次他們就知道要怎麼運算這種題型了,否則他們沒辦法自己
獨立想像這些東西出來並且作答。
d.檢討心得:
由於一開始沒有想到以上這些事項,因此設計了一份不好的考卷,
我想當學生拿到這份考卷的時候應該也都覺得這份考卷字又小、題目
又難且題目太多吧。導致當我在上課前先檢查他們有沒有寫完考卷的
時候,發現到寫完這份考卷的學生程度比較好,沒有完全寫完或是完
全沒有寫的學生的程度都是比較低的,當我在檢討這份考卷的時候,
大部分的學生似乎無法完全了解。因此檢討完這份考卷之後,我們討
論要換一種方式來教學生。

Ⅱ. 改變:
1. 改變教學前準備的方式:
(1) 選擇單元:
我們先把到第一次評量即第一次月考前所要考的單元列出來,然
後自己選擇教學的單元,並且決定日期。第一次評量要從第一單元考
到第五單元,依序是「數到200」、「直式加法」、「平面、邊和角」、「直
式減法」、「長度」這五個單元。
(2) 改變設計考卷的方式:
上課用的題目不要太多,大約10題就好,一張A4的大小考卷即
可,題目要附上注音而且字體的大小及間距也要注意。
(3) 借一年級下學期的課本、習作和評量:
我們發現學生的數學概念的不足不僅是只有在二年級方面的單
元,還有牽涉到一年級的部份,因此我們詢問二年級的老師是否還有
留著一年級下學期的課本、習作和評量,結果只有習作和評量,於是
我們拿來看一看,並且將和這學期的單元相關聯的部份加進來,讓學
生能夠將以前不足的地方可以補足,補足的同時也加入二年級的課程,
使他們能夠銜接起來,數學能力也因此可以能漸漸的增強。
(4) 請教指導老師:
我有請教過指導老師的意見,她認為對於程度不好的學生應該讓
他們進行實務操作。老師在前面下指令的時候,學生便自己操作,經
過自己操作之後,他們便能輕易的了解老師所講的數學概念。例如:
使用錢幣。由於錢幣是日常生活中一定會用到的東西,因此對學生而
言也是最熟悉的,所以利用錢幣來教導學生會比只用口頭說的方式還
要好很多。像是2個一數、10個一數、加法和減法…等,都可以要學
生利用操作錢幣的方式來理解其作法及概念。錢幣對學生而言是具體
的東西,因此他們可以很快的理解,等學生都跟的上之後,可以利用
半具體的東西讓他們操作,例如:小方格、小積木和花片…等,這些
均是屬於半具體的東西,等到他們也可以理解半具體的東西之後,就
可以進入抽象的東西了,例如:數字的運算、和加減法…等。
(5) 彼此交換教學上的意見:
由於我跟同事是上不同的單元,因此當其中一人上台教的時候,另
一人就是在下面幫忙看學生,同時也可以注意台上人的教學方法,若是
有不同的想法或意見可以在課後一起討論,如此可以互相增進彼此的教
學方法。
2. 教學方法改變:
(1) 上課用的考卷:
大約10題,並且老師先講解之後,再讓學生自行練習。
(2) 實物操作:
利用指導老師所建議的錢幣讓學生進行操作,使他們能夠慢慢的了
解這些數學概念的意義。
(3) 時間控制:
由於學生的程度不一,有些學生的程度不好,因此我會花一點時間
多次的講解數學的觀念,使他們能夠一再的複習,最後才能夠真正的吸
收。
(4) 四處觀看學生的情形:
讓學生練習的時候,我會四處走動並且觀看學生的情形,雖然有家
長的幫忙,但是還是需要看一下,若是看到許多學生有相同的困擾,我
會在台上再次的說明,讓學生了解。
(5) 請學生上台解題:
學生很希望受到老師的注意,因此我會數「1、2、3」請學生搶答或
上台寫下那一題的計算過程,如此一來,他們會覺得受到重視,也可以
得到一個章,課堂上不會太過無趣。同時,當有人在台上寫的時候,我
也可以觀察到是否有錯的地方,並再次的提醒學生,讓他們不至於再次
出錯;學生也可以在看別人寫答案的時候,一起檢查自己的算法是否正
確,並且自己找出錯誤。
(6) 上課氣氛並非很嚴肅的:
由於我希望學生上課的時候不要覺得很有壓力,因為他們已經被送
來這邊參加補救,他們也知道自己的程度不好,所以會比較害怕和緊張,
因此我不會用很嚴肅的態度來上課,而是盡量用輕鬆的態度來教導他
們,但也不會過於鬆散,一切還是照著規則走。加上班上的人數只有11
人,人數不多,因此比一般班班上有30人左右的班級還要好控制,因
此不太需要用太過嚴厲的方式來教導他們。
3. 改變後的狀況:
(1) 實務操作讓學生很快的理解:
一再的利用實務操作,學生很快的可以理解上課的內容,並且可以
慢慢的吸收上課的內容。
(2) 課堂的氣氛輕鬆:
由於我的上課方式是輕鬆的方式,因此上課的氣氛不是很沉重的或
是很嚴肅的,學生也不會覺得不自在或是感到緊張,同時遇到搶答的時
候,他們就會很踴躍的舉手,樂於上台寫下自己的答案或發表自己的答
案。
(3) 學生很快的進入狀況:
由於利用實務操作的方式,再加上氣氛輕鬆,學生便很快的進入狀
況,所教的觀念也慢慢的吸收並且比較不容易忘記。
(4) 培養老師和學生的默契:
當老師開始要問問題的時候,學生就會自動的把手舉起來,不需要
一再的重述「發言要舉手」。
(5) 家長的協助:
由於有家長的協助,因此當學生不懂的時候,家長會給予教導,若
是有疑問的時候,也會提出問題讓老師知道,老師也可以適時的解答。
像是若是遇到跟學生原本班上老師所教的方法不太一樣的時候,老師就
需要回答以解答學生和家長的疑慮。像是在教加法的時候,碰到個位數
加起來超過10的時候,要進1,此時家長便會問說,有的老師是教要把
1圈起來,有的老師不會,這樣學生要怎麼辦?於是可以回答說要圈不
圈都可以,就照自己班上老師教的方式,這樣學生就不會搞混了。有個
學生(在此稱他為小煒)的計算能力一直沒有進步,於是有個家長就教學
生要他先把大的數字記在腦袋裏面,然後再用手把小的數字加進大的數
字裡面。例如:6+8=?,就先把8記在腦袋裏面,然後再用手比出6,然
後再慢慢算,就從9.10.11.12.13.14,如此一來,他就算出答案是14了。
從此以後,這個學生就會算加減了。雖然這個方法當碰到比較大的數字
的時候就沒有辦法了,尤其是到三年級的時候,要教到1000以內的加減
法,這時候就會有困難,但是這個方法是可以解決現在二年級的加減法
的,以後的話,只有以後再想辦法了。

(八)從第一次評量(即第一次月考)看學生的進步狀況:
沒有很詳細的詢問每個學生的數學分數,但是有聽到一些學生的分數有進步了,尤其是小煒也比以前進步了很多,讓我感到很開心,原來自己的教法對他們是有幫助的,信心也增加了不少。

(九)教學心得:
在這3個月的教學中,我學到了很多,從考卷的設計一直到我的教學方法,我都從中學到了不少。
Ⅰ.教學的態度:
記得以前我只要一上台,不論是要報告或是要演示,我就會覺得很緊
張,然後認為自己做的不好,所以報告或是演示的時候,就會一直結巴,
也會忘記很多該做或是該說的事情。但是經過這3個月的教學,我一開始
是緊張到睡不著,因為我認為我的教學經驗不夠,之前在大學的時候也沒
有集中實習,不了解要怎麼掌握學生的狀況,會擔心很多很多,因此剛開
始教學的時候,我也會很緊張,怕有什麼地方會教不對,或是會遇到突發
狀況等等,深怕自己應付不來;但是現在我的態度比較不像之前這麼緊張
和擔心了,即使碰到一些狀況,我可以比較沉著的應付,不會像以前一樣
的慌了手腳,腦袋一片空白,然後不知道要怎麼辦。
Ⅱ. 教學的方法:
教學的方法上我也學到了很多,發現有許多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事
情,學生卻尚未建立這些觀念,而實務操作是可以讓學生吸收最快的方
式,學生可以從實際的操作中學習到加減的概念,以後碰到其他的單元
的時候,也可以利用實務操作讓學生可以更快的了解並吸收所學到的觀
念。有時也可以配上圖形的配置加以輔助,對學生也有很大的幫助。
Ⅲ. 教學上的思考:
瞭解到教學不是只有考慮到自己教學的狀況,還有許多的地方都需要注
意,學生的程度、題目的數量、題型…等,有很多的事情都需要考慮和安排
的,由於經驗不足,也可以請教比較有經驗的老師,讓自己的教學可以更上
一層樓。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偷偷偷偷阿的新窩 的頭像
偷偷偷偷阿的新窩

rabbitblue的部落格

偷偷偷偷阿的新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